拆书笔记:《停止你的精神内耗,先完成,再完美》

大家好,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刘轩博士的著作《停止你的精神内耗,先完成,再完美》。

这本书不仅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,更充满了生活中的智慧和实用建议。如果你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,或者总是因为追求完美而拖延不前,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。     

图片[1]-拆书笔记:《停止你的精神内耗,先完成,再完美》-拆书笔记

首先,让我们来聊聊完美主义。

我们都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,这本身并没有错。但是,过度追求完美往往会变成一种负担,甚至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。     

书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:“完美主义真的是一副金手铐”。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。

回想自己的经历,曾经在大学写报告时,总想着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尽善尽美,结果反而迟迟无法动手。最终,任务堆积如山,导致眼高手低,虎头蛇尾。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呢?

我们要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?

刘轩博士提出了三个宝贵的建议,其中第一个就是坚信“二八法则”。这个法则告诉我们,80%的效果往往来自于20%的努力。

换句话说,当你面对多个任务时,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某个项目的极致完美,不如将有限的时间分散到各个项目上,确保每个都能达到及格线以上。

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,还能让你更快地看到成果。比如说,如果你手上同时有五个案子,你会选择花100%的力气把其中一个做到100%,还是平均分配精力让每个案子都能达到70%-80%?显然,后者更能带来全局性的胜利。

第二个建议是在开始之前,明确“必须达成”的目标以及“加分题”。     

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,容易陷入见一处修一处的误区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我们需要事先列出哪些是最基础的要求,一旦这些条件满足,即意味着任务已经及格。

然后再根据剩余时间和资源决定是否进一步优化。这样做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力,也能避免因过分关注细枝末节而忽略核心内容。

例如,在准备演讲稿时,首先要保证主题清晰、结构合理;之后若有余力,再去润色语言表达。

第三个建议则是主动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反馈。

这一点对很多创作者而言可能比较困难,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作品往往有着较高的期待,害怕听到批评的声音。

然而,事实证明,来自外界的不同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,并促使自己不断进步。当别人指出不足之处时,不要急于辩解或解释,而是耐心倾听并记录下来,稍后再冷静思考其合理性。

长此以往,你会发现接受批评不再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,反而成为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Facebook总部墙上有一句话:“Done is better than perfect(完成比完美更重要)”,这句话出自运营总监Sheryl Sandberg之口。

他本人也曾是一位严重的完美主义者,但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意识到,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限制个人发展。

因此,她提倡以完成为优先,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。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——有时候,勇敢迈出第一步远比纠结于细节更加重要。

最后,我们再来谈谈关于“断舍离”的话题。

书中引用了两个心理学概念:“禀赋效应”和“损失规避”。

简单来说,“禀赋效应”指的是当我们拥有某件物品后,会对其价值产生高估;而“损失规避”则表明人们对于失去某物的感受通常比获得时更为强烈。

这两个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整理物品时总是难以割舍。其实,真正需要做的是学会放下那些不再有用的东西,轻装上阵迎接新的挑战。

《停止你的精神内耗,先完成,再完美》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。

它提醒我们要敢于承认自身的局限性,接纳不完美的自己,并通过实际行动逐步实现目标。

正如作者所说:“完成,比完美更好。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,及时行动往往比等待所谓的“最佳时机”更能创造奇迹。

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学到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东西,勇敢地走出舒适区,迎接更加精彩的人生旅程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 分享